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0-04-07
“非常時期,有人閉關,有人攻關。希望留下一些有溫度的記錄,所見、所聞、所歷、所感,說真話,說自己的話,讓后人知道,新冠時期的人,過的是怎樣的日子。”(翁還童《新冠詩跋》。)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黎隆武的配樂詩朗誦作品《你是怎樣的人》,朗讀者付賽鷹。
想知道你是怎樣的人?
一聲哨響就逆風前行。
你那向死而生的眼神,
將千萬顆心揪得好緊好緊!
想問問你是怎樣的人?
一句“我上”便奮不顧身。
你那前赴后繼的身影,
把億萬顆心拉得好近好近!
不用想你是怎樣的人,
沒有誰比你更珍愛生命;
不用問你是怎樣的人,
沒有誰比你更渴望安寧。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
只是有你為蒼生抱薪!
我知道你是怎樣的人!
配樂詩朗誦如何理解樂曲情緒?
詩歌有自己的情緒,樂曲也有自己的情緒,這兩種情緒要彼此相近,才能形成相對統一的風格,很難想象一首柔美的詩歌編配上一曲喧囂的樂曲會是何等得令人難以接受。所以說,理解樂曲的情緒是選配音樂的重要一步。這里須要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一是抓住音樂的主要情緒色彩。一曲音樂會有若干個樂段,各個樂段是不同的,其情緒色彩也會有相應的變化,也許我們聽到樂曲開始部分是舒緩抒情的,但后面卻有可能變得激昂熱烈,當然也有相反的情況。這時我們不能只是關注某個樂段的色彩,而是要關注整部樂曲的主要情緒色彩,它是決定樂曲整體情緒色彩的關鍵。不過這當中卻要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樂曲的風格原則上要穩定統一,否則樂曲的情緒變化太多、太頻繁,有時很難與詩歌的情緒配合起來,這對于朗誦創作是不利的。
二是要能夠賦予音樂以合適的情緒色彩。有不少樂曲是無主題的,乍一聽,覺得樂曲沒有什么明顯的情緒色彩,但實際上這樣的樂曲最適合用來為詩歌配樂。原因是朗誦者可以比較自由地按照詩歌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創作,而這種創作本身就為樂曲賦予了一定的情緒色彩,使得樂曲在有聲語言的暗示或指引下突出了某種情緒色彩;同時,即使詩歌的內容變化比較大也沒有關系,因為詩歌變化的內容也為聽眾對樂曲情緒變化的理解提供了注解,詩歌與配樂依然是和諧統一的。
以上就是配樂詩朗誦作品《你是怎樣的人》內容和技巧分享,中影人播音主持培訓學校的老師后續還會更新朗誦作品,大家可以持續關注哦!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