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5-07-14
新聞播報是播音專業藝考的核心考核內容,既要求準確傳遞信息,又需展現專業的播報素養。相較于日常說話,新聞播報有其規范的邏輯框架和表達技巧,掌握“五步法”能幫助藝考生在有限時間內高效處理稿件,呈現清晰、流暢、有質感的播報效果。以下從備稿到呈現的五個關鍵步驟,拆解新聞播報的實操技巧。
一、第一步:稿件解構——3分鐘內“吃透”新聞核心
拿到新聞稿件后,首要任務是快速梳理內容邏輯,明確播報重點,避免盲目開口導致信息傳遞混亂。
1. 劃分“新聞要素”
用30秒快速標記新聞中的“5W1H”(誰、何時、何地、何事、為何、如何),這是新聞的核心骨架。例如時政新聞中,“時間”和“事件主體”通常是重點;民生新聞中,“事件影響”和“解決方式”更受關注。標記時用不同符號區分(如波浪線標主體,直線標時間),避免遺漏關鍵信息。
2. 梳理“邏輯層次”
新聞稿件多按“總分”“因果”或“時間順序”展開,用斜線劃分段落層次。比如政策類新聞常為“政策內容→出臺背景→實施影響”;突發事件新聞多為“事件發生→現場情況→后續處理”。明確層次后,播報時能自然區分語氣節奏,避免平鋪直敘。
3. 標記“易錯點”
立刻圈出易讀錯的字詞(如地名、人名、專業術語),例如“蚌埠(bèng bù)”“東莞(dōng guǎn)”等易讀錯地名,“區塊鏈”“碳中和”等術語的準確發音,可快速輕聲試讀2遍,避免上鏡時卡頓。
二、語氣定位——讓“新聞態度”精準傳遞
新聞播報不是機械念稿,而是根據內容傳遞恰當的“情感傾向”,不同類型新聞需匹配不同語氣基調,這是體現專業度的關鍵。
1. 時政新聞:莊重沉穩,信息清晰
語氣特點:語速中等(每分鐘200-220字),聲調平穩,避免高低起伏過大,重點突出“政策名稱”“數據”“領導人講話”等內容。
示例:播報“全國兩會閉幕”新聞時,“會議通過了《XX法案》”需加重“通過”二字,語氣堅定有力,體現事件的權威性;涉及數據時(如“GDP增長5.2%”),數字發音清晰,語速稍緩讓聽眾捕捉關鍵信息。
2. 民生新聞:親切自然,貼近生活
語氣特點:語速稍快(每分鐘220-240字),聲調柔和,加入輕微的“交流感”,避免過于嚴肅,重點突出“事件影響”“民眾反應”等內容。
示例:播報“小區加裝電梯新規”時,“居民可通過線上申請”中的“居民”二字語氣親切,仿佛在向身邊人解釋政策;提到“老舊小區改造完成”時,語氣帶輕微喜悅,傳遞民生改善的積極信號。
3. 突發新聞:緊湊明快,主次分明
語氣特點:語速偏快(每分鐘240-260字),聲調略高但不慌張,重點突出“事件現狀”“救援進展”“提醒信息”,避免冗余描述。
示例:播報“暴雨導致路段積水”時,“XX路段已封閉,請市民繞行”需語氣急切,“封閉”“繞行”二字加重,傳遞緊急提示;描述現場情況時(如“消防已救出12人”),語速稍穩,體現信息的可靠性。
三、節奏把控——用“停頓與重音”塑造層次感
新聞播報的“節奏感”決定聽眾的接收效率,恰當的停頓和重音能讓信息層次分明,避免聽眾產生聽覺疲勞,這需要通過句間停頓和字詞重音來實現。
1. 停頓:劃分意群,避免“一口氣到底”
句間停頓:在逗號處停頓0.5秒,句號處停頓1秒,段落間停頓1.5秒,讓聽眾有消化信息的時間。例如“近日,/ 國家發改委發布通知,/ 明確2024年民生保障重點工作。/” 用“/”標記停頓點,避免連句導致信息堆積。
邏輯停頓:在“轉折”“因果”關系處增加停頓,例如“雖然近期氣溫回升,/ 但周末將迎來強降溫”,在“但”前停頓,突出前后內容的對比;“由于持續干旱,/ 當地啟動應急供水方案”,在“由于”后停頓,強調因果邏輯。
2. 重音:突出“核心信息”,避免“句句重音”
重音選擇:每句只選1-2個核心詞作為重音,避免全句重讀導致重點模糊。例如“今年糧食產量突破1.3萬億斤”,重音放在“突破”和“1.3萬億斤”,體現產量的突破性;“警方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重音在“成功抓獲”,突出事件結果。
重音技巧:通過“聲調略高”“語速稍緩”“氣息加重”體現重音,而非單純“喊字”。例如“這一政策將惠及千萬家庭”,“惠及”二字氣息下沉,聲調微微上揚,自然突出重要性。
四、狀態呈現——鏡頭前的“自信感”塑造
新聞播報的“外在狀態”與內容傳遞同等重要,鏡頭會放大緊張或松弛的細節,穩定的狀態能讓考官感受到你的專業潛力。
1. 眼神:專注且有“穿透力”
直視鏡頭中心,想象鏡頭后是“需要獲取信息的觀眾”,眼神堅定不游離,避免頻繁低頭看稿(可提前熟悉稿件,只在關鍵處快速掃稿)。遇到長句時,句中換氣不低頭,保持眼神與鏡頭的“連接感”,讓聽眾感受到你的自信。
2. 姿態:挺拔放松,不僵不垮
站姿采用“丁字步”,重心穩定,雙肩自然下沉,避免聳肩或含胸;手勢可自然放在身前(雙手輕握或自然下垂),如需強調內容,可做輕微抬手動作(幅度不超過肩膀),避免手勢過多分散注意力。
3. 氣息:穩定支撐,避免“氣短”
播報前深呼吸2次(吸氣至丹田,腹部微微隆起),長句中間在“意群停頓”處換氣,避免句中突然換氣導致聲音發虛。例如“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在“/”處快速換氣,保證后半句聲音飽滿有力。
五、應急調整——上鏡失誤的“無痕補救”
即使準備充分,上鏡時也可能出現口誤、卡頓等問題,此時的處理方式直接影響考官評分,“不慌不亂、自然補救”是關鍵。
1. 口誤:快速糾錯,不重復糾結
輕微口誤(如讀錯一個字):立即重讀正確內容,語氣不變,仿佛沒出錯。例如把“政策”讀成“政測”,可接“政策”繼續播報,不做停頓或道歉,避免放大失誤。
嚴重口誤(如內容說錯):若錯誤影響信息傳遞,可自然停頓半秒,說“抱歉,更正一下”,然后清晰重讀正確內容,語氣沉穩,之后快速進入正常播報節奏,不流露慌亂情緒。
2. 卡頓:順勢銜接,保持節奏
因忘詞卡頓:若短時(1秒內)想不起內容,可輕輕眨眼,用“嗯”“呃”等語氣詞過渡(但避免頻繁使用),同時快速掃稿找到對應位置,找到后立即接稿,語速稍緩繼續,讓銜接自然。
因外界干擾卡頓(如突發噪音):等干擾結束后,從最近的“意群”開始重新播報(如“剛才說到……”),語氣平穩,體現臨場應變能力。
3. 設備問題:保持狀態,聽候指令
若遇鏡頭晃動、聲音中斷等設備故障,保持原有姿態和表情,眼神依舊專注,不東張西望或露出不耐煩,等工作人員提示“繼續”后,從暫停處自然銜接,避免抱怨或慌亂調整設備。
總結
新聞播報的“五步法”是一個連貫的整體:先解構稿件抓核心,再定語氣找基調,用節奏分層次,靠狀態顯專業,以應急穩心態。藝考生需通過大量練習(每天錄制3-5條新聞視頻,回放糾錯),讓這些技巧內化為“本能反應”,最終在鏡頭前呈現“內容準確、語氣恰當、狀態穩定”的專業播報效果。記住,新聞播報的最高境界是“讓聽眾記住信息,而非記住你的失誤”,扎實的基礎加靈活的技巧,才能在考場上脫穎而出。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