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0-03-19
播音有聲語言創作感受是十分重要的,包括形象感受和邏輯感受,邏輯感受優勢最重要的,所以必須要重視并駕馭好“邏輯感受”,真正做到有聲音語言創作時理清文本內容的邏輯鏈條!
什么叫有規律?如果做某件事,起初可以有充分的自由,想怎么做怎么做,但越做越覺得在這些自由的做法中,總有某種做法是最有效率的,或者說事情本身要求各種做法最后都不得不趨向于某種做法,這樣就可以說,做這件事是有規律的,而最有效率或符合事情要求的做法就是符合規律的做法。
有聲語言創作本身是有規律的。近代歐洲學者提出了人體發聲的“空氣動力學說”,這個理論經過了百年多的實踐檢驗,不僅沒有被推翻,而且被各國的學者拓展。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科學發聲,不僅被說普通話的人使用,也被世界各國的人使用;不僅被說話的人使用,還被唱歌的人使用。蘇聯學者在《朗誦藝術》中提到的斯坦尼體系的情感調動理論,對任何想優質完成“文字語言轉化有聲語言”工作的人來講,都是不得不服從的鐵律,那些在朗讀時完全沒有感情、語言生澀平淡的創作,就是不服從的后果;無論世界上哪國的人,在使用有聲語言表達時,都不能否定他/她的語言中存在聲音的連和停,存在聲音的起伏,存在聲音的鮮明和不鮮明,他/她也不能否定,并不是所有的停練、重音、語氣、節奏的組合方案都可以準確無誤地表達觀點,或讓對方聽起來不會刺耳。
播音、主持中的有聲語言創作也是有規律的。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曾經有個試驗,請當時其他藝術領域的藝術大師孫敬修和侯寶林在話筒前試播新聞,結果兩位大師出了播音間都感嘆,新聞難播。這樣的情況在如今也可以想象:說得好臺詞的演員未必能播出新聞的時效感;播出新聞時效感的播音員未必能激發娛樂舞臺的幽默和輕松;幽默和輕松的娛樂主持人未必能點燃體育賽場上的瘋狂和熱烈……新聞播音、廣告播音、體育解說、綜藝主持、影視配音,每種播音主持形式都有被節目屬性和社會審美所要求的語言形態,想用任意某種語言形態投入任意某個節目,恐怕是不能取得成功的。
可見,對于播音藝考培訓的同學來說,有聲語言的創作并不是充分自由的。在各種創作方案中,無論是語音用聲、情感調動、外部表達、語言樣態上,都有某種方案是最有效率或完成任務必須使用的方案。播音主持的有聲語言創作是有規律的。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