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0-06-03
從事播音主持這個工作說話很重要,說話也是一門藝術,那么,播音與說話有沒有本質上的不同呢?
筆者曾修業于播音本科,又在這個專業的大學本科教學崗位從教十余年,并且至今仍經常為許多電視節目播音、解說。憑心而論,在我所遇到的許多有志于播音工作的學生中,刻苦卻始終不得要領者,大多是因為思想深處存在著“播音不能像說話那樣”的觀念。是的,正是由于這種觀念,使得他們在播音時刻意追求一種非正常的狀態,比如吸氣過滿,又不能放松,以致影響了話筒前發聲的自如。他們說自己播音時聲音總是不對勁兒,嗓子也累。但當你與他們隨便交談時,你卻發現,他們其實音質很好。他們跟你說話時,聲音很通暢,表達意思也很清楚。但是只要你一讓他播音(念一篇稿子或播幾句新聞),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氣緊,聲提,語言也板了許多。這時候,你越是給他講各種用聲、表達技巧,他就越不會播音。而當你為他們講通了“播音就是人說話”這個道理后(即他們真正理解了這個道理后),其話筒前的用聲與表達便一下子好了許多。由此,我深切地感到,必須把播音從神壇上請下來,必須恢復播音語言“自然、曉暢”的話語本質。
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講:播音就是說話,是在廣播電視傳播環境下面對鏡頭、話筒來說話,是節目要求你說的話。播音的吐字發聲就和正常人說話時的吐字用聲大體一樣,聲音自然樸實,吐字清晰流暢。稍有不同的是,話筒這個傳聲設備對聲音要求更集中,所以播音的口形以收攏些為好;此外,播音最終是靠電聲設備傳音的,傳出的音量大小不完全由發聲者決定,只要你吐字清晰、音質圓潤,話筒和調音設備就可以為你充分擴音,你在話筒前不必費盡力氣,加大嗓門。
播音的語言表達與生活中說話的表達在本質上也是一樣的,要求表情達意,主旨明確。你只要能真正理解你所要播的稿件,把它們從文字轉化為你頭腦中的思維、情感,那么,你自然會如生活中表達思想感情一樣,對話語中的停頓、重音、語氣以及節奏有比較正確的把握。稍有不同的是,你在廣播電視中說話,表達意思要更明晰些,感情和聲音要有所控制。
最后,說到各種不同節目的播音,那其實也不過是與生活中不同場合、不同對象、不同語境下的說話一樣,你只要明確自己的身份,明確自己與交流對象的關系以及說話的場合、環境,那么,在不同的節目中播音,自然也就不會讓你不知如何開口,或顯得手足無措。比如:播新聞,你就是以媒體代言人的身份向觀眾或聽眾轉述來源于本臺記者或其他媒體的新聞信息;主持《實話實說》,你就可以把身份定位于自己是“鄰居大媽家的兒子”(崔永元語)懈說電視片,你就要退居“旁白”的位置;主持晚會,你就要站到臺前并照顧到與現場觀眾的交流。至于說在同類節目中不同的播音員或主持人又有各自不同的語言風格,那應該是他們在更高意義上的一種追求,這往往需要根據節目與播音者的個性、學養去研究探索,比如:是穩重端莊的,還是敏銳干練的;是熱情活潑的,還是溫文爾雅的等等。
總之,播音之于說話并無本質的不同。這并非有意貶低播音。因為說話也是一門藝術,說得好聽,說得精彩,也并不是隨便可以做到的。何況話筒前的說話還有許多傳播條件的制約呢!所以當然不能說播音主持培訓是件簡單的事,是可以人人來得,不學自通的。本文的目的只是希望有志于此的學習者、實踐者與教師們不要將播音過于神化,弄得大家太緊張,因為這樣一來反而會使失去應有的活力。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