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19-04-24
每個人的抽象思維都會有差異,就比如同樣的書,同樣的課程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這與我們的成績好壞也有一定的關系,那么,抽象思維練習對學生來說重要嗎?
一、抽象思維是什么?
本文中的抽象思維,指的是從實際的案例,實際的操作中,尋找規律,歸納共性,總結套路的思維能力。
二、什么是邏輯?
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事物的先后順序,原因結果,等等一系列框架的組合。
三、思維邏輯的重要性
傳統的心理學將人的認識活動分為感覺、記憶與思維,而思維是認識的最高級形式。
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這些都屬于感覺,譬如下雨天雷鳴伴著閃電,正常的人可以用眼睛看到閃電劃過天際的亮光、耳朵能夠聽到雷鳴的聲音,這屬于感覺。
但為什么下雨的時候會有閃電和雷鳴,光靠表象(聲音、形象)無論如何也搞不清楚。
這個時候就需要思維。我們學過物理都知道刮風是熱空氣流動的結果,下雨是水蒸氣在高空中遇冷凝固造成的,這就解釋了下雨刮風的本質,所以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屬性及事物之間規律性聯系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應,但要反應這些關系(事物本身、事物之間),則必須以知識為中介,如果沒有知識,是不可能搞清楚這些關系的。
人類有了思維,不僅僅可以搞清楚那些可以看到、聽到、聞到(感知)的事物,也可以認識那些可能永遠不可見的事物及他們之間的關系。譬如光速是每秒30萬公里,我們沒有人有機會見到這樣運動的物體,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對光這個事物本質屬性的理解。
思維是認識活動的高級階段,也是人類區別于其他動物的一個重要特征。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否解決困難復雜的問題、能否進行創新與創造,跟人的思維發展水平關系很大。
四、如何提高抽象思維能力
一、尋找關聯,歸類分組
1 分類歸納
通過大量同類的案例,找出規律,尋找相同點和不同點。把相同相似的案例,觀點放在一起,概括總結出共性。對尋找出來的共性,總結的經驗,進行歸類,分組,排序,使其更有條理。對核心要素進行分類,確定好關聯,順序。比如,1234,首先,其次,接著,然后,最后……等等。
2 常見的三種邏輯關系
①時序關系
按照時間順序組織內容,有先后,有因果。比如,過去,現在,未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② 結構關系
先整體再局部,先上后下。比如,組織結構圖,要素示意圖等等。
③ 程度關系
比如,重要性排序: 先主要,再次要。
二、確定方向,拆分要素
明確目標,構思和搭建框架,結構,培養大局觀。
1 樹形結構思維
先找到主干,然后再是樹枝,重要節點,也就是哪些部分是主要論點,哪些部分是分論點,最后才是葉子,就是論據,內容,案例的部分。先概括出一個核心要點,再由這個核心要點逐步展開下面的分論點。
2 要素拆分 MECE原則
把覺得難以解決的問題,拆解成一個個容易解決的小問題。拆解要素的時候,要遵循MECE原則,即:完整不遺漏、 獨立不重復。各個要素之間要盡量相互獨立,沒有重疊,完全窮盡,沒有遺漏的部分。
抽象思維能力體現在我們雪河工作中各個方面,所以,要多加鍛煉自己的抽象思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這樣也能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