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0-06-30
數字化對傳媒行業的影響尤為明顯,在內容編寫、制作技術、信息傳播及至管理架構等方面引發了根本的轉變。為此,新聞與傳播學科的課程發展需要積極與數字化配合并行
過去10年,新媒體正在急速發展,并逐漸削弱傳統媒體產業的盈利。部分競爭力較弱的傳統媒體在過去數年相繼停刊和結業,例如香港的《成報》《新報》《太陽報》和亞洲電視。余下的媒體巨擘則面對前所未有的考驗,例如,在廣告收益下降和觀眾娛樂模式轉變的影響下,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在2016年的盈利同比下跌5%,純利同比下跌62%(Li,2017)。香港免費電視廣播市場發展困難,鳳凰衛視旗下的鳳凰香港電視有限公司也因此撤回免費地面電視廣播牌照的申請(《鳳凰衛視撤回免費電視牌照申請》,2017),并把資源轉投在發展OTT(Over The Top)的新媒體廣播服務。雖然社交媒體不能全面取代傳統媒體,但是前者擁有更具吸引力、更便捷和更實時的展示平臺(Cammaerts & Couldry,2016),這足以吸納年輕讀者和觀眾,使后者的經營環境更為嚴峻。在香港,53%的16歲以上人士擁有3個或以上的聯網個人電子設備(Statista,2016)。固定網絡寬帶服務的用戶數量由2006年約180萬,增加至2016 年約260 萬,增長率達到50% (Fixed-Broadband Subscriptions,2017)。在網絡用戶和設備急速增長的同時,全球新聞業界亦加強采用移動媒體科技,提高在線內容的質量。Newman(2016)預期,在線視頻應用將會是業界競爭的重點。其中,英國廣播公司已經推出視頻應用“Tento Watch”,紐約時報更以360度全景照相機攝制環境新聞,針對使用平板設備的讀者群,提供嶄新的新聞閱讀體驗(Newman,2016)。與此同時,全球各地的傳統媒體在過去數年逐漸數字化,開發Android和iOS手機應用平臺,并大力推動社交媒體內容,建立Facebook和微信專頁,從而擴大觀眾群并爭取網絡廣告收益。嶄新的競爭局面加上媒體制作和管理模式的轉變,促使大專院校的新聞與傳播學課程同步迎來數字化年代。從課程設置的角度,院校需要重新審視授課內容,包括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學科的比重、學生必須掌握的就業技能和新媒體學科的師資。引進新媒體課程與數字媒體教學的同時,由于受限于學制和學科數目,許多具體的課程問題也迫在眉睫,例如,傳統印刷媒體的編制和管理應否維持為必修學科? 大數據和數據新聞學等新領域該如何融入新聞與傳播學課程? 我把上述的難題綜合稱為“數字化的挑戰”。
雖然我們的日常生活已經高度數字化,但是對于新聞與傳播學而言,這個挑戰是前所未有的。首先,為了讓學生學習數字化的媒體運作,硬件提升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數字化錄像棚、在線導播設備、高清和4K超高清攝制器材和后期制作軟件,都需要投放大量資源。然而,院校與學部對于學科發展的愿景存在差異。院校的資源調配需要平衡各個學部的整體表現,很難個別迎合新聞與傳播學部的運作所需。其次,為了維持院校的國際競爭力,更多的資源往往被投放于科研項目而非教學項目。同時,院校的科研成果還需要與社會議題接軌,并運用部分資源協調社會參與,例如本地青少年問題研究和“一帶一路”計劃等等。這些現實問題都指向新聞與傳播學科在數字化轉型中不得不面臨的挑戰。
最后,小影想跟正在接受播音主持培訓的同學說,播音專業是一個跟時代不斷變化的載體,學習的時候要不斷地充實自己哦!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